石泰峰在我市调研时强调张家港要为苏州城乡发展 一体化迈上新台阶率先探路
本报讯(记者 李敏)昨天,省委副书记、苏州市委书记石泰峰来我市调研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情况。他指出,张家港精神是苏州三大法宝之一,在张家港精神的洗礼和鼓舞下,张家港在“三农”工作中创造了很多鲜活的经验,涌现出了很多亮点。在苏州获批国家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的重大机遇面前,要继续弘扬张家港精神,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为苏州城乡发展一体化迈上新台阶率先探路。苏州市委副书记陈振一参加调研。
在我市领导姚林荣、朱立凡、黄尧等的陪同下,石泰峰先后来到经开区(杨舍镇)善港村、大新镇桥头村、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常兴社区、塘桥镇金村村(老街、华田家庭农场)和凤凰镇飞翔农业园等地。
白墙青瓦、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作为江苏省三星级康居示范村,善港村的船坞里美得像幅山水画,江南水乡的韵味在这里一展无遗。2012年3月起,船坞里以保持原生态为原则,实施以污水处理、垃圾收集、道路硬化、生态环境、文化服务五大惠民工程为重点的康居乡村建设,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当听到相关负责人介绍村里还设立了“书记接待日”,每天负责接待和处理来人接访,处理矛盾纠纷和突出问题,提供政策咨询等服务时,石泰峰表示赞赏。
在桥头村龙皇庙埭徽派风格的标识西侧,一户农家屋前就是一个小菜园,屋边一潭河水波光粼粼,好一幅怡然自得的田园小景。据村负责人介绍,龙皇庙埭是出名的水多、河道多,在美丽村庄建设过程中,村里就围绕“水”大做文章:实施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新增2套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设施;实施河道疏浚、拓浚,水系整治疏通,滨水、护坡整饰。看到村头断山岗处的河坡被开垦成了菜地,石泰峰说:“你们看,没有草坪,只有菜地,这样多好。美丽乡村建设不是光给别人看的,只要干净、方便、舒适就好,最终是要让住在这里的村民感觉幸福。”
在常兴社区,石泰峰详细询问生活污水处理情况,鼓励其培育村庄特色,发展观光农业。走在塘桥镇金村村青青的石板路上,眼前粗壮的树干、古色古香的民居,让石泰峰不时驻足。他嘱咐村干部要保护好这个千年历史文化古村,塑造文化特色。在华田家庭农场,石泰峰与农场主吴健亲切交谈,关切地询问他有没有按时拿到政府的补贴款,以及家庭农场的经营情况。当听说去年农场收入超过50万元时,石泰峰笑着说:“你是个让人羡慕的农场主!”
在调研座谈会上,我市市委书记姚林荣从现代农业、农村改革、农村规划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农村基层党建等方面,汇报了我市“三农”工作基本情况。他说,张家港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将其作为港城现代化建设的最基础保障,始终坚持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统揽,以富民强村为核心,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三农”工作持续向好、稳步发展。下阶段,我市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省、苏州三级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把涉及“三农”的各项工作落实好。
石泰峰对我市城乡发展一体化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说,看了现代农业、富民载体、美丽镇村、生态建设、公共服务等现场,听了相关交流汇报,总的感觉到张家港对城乡发展一体化认识比较到位,工作开展有力,成效不断显现。特别是去年获批国家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以来,苏州市上下进一步完善制度、创新举措,突出重点、协调推进,现代农业、富民强村和农村环境水平持续提升,积极探索具有苏州特色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路子。
石泰峰强调,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苏州最先提出并探索的创新实践,是最大的转方式调结构,是苏州工作的亮点。上个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省工作时强调,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对江苏提出“五个迈上新台阶”,首次把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与经济、文化、民生和从严治党并提,而且总书记特别强调,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就是针对江苏这样经济较发达地区提出来的,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问题,我们要充分理解总书记对江苏的新要求。
石泰峰指出,苏州是江苏的发达地区,城镇化率已经超过70%,超出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但从全局来看,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相对滞后,农民持续增收难度仍然较大,农村改革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两个率先”的短板。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根本立足点,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历史、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尊重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的意愿,把更多资源和精力放到“三农”上,放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放到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上,突出转方式、强改革、重建设,推动现代农业、富民强村、人居环境取得新突破,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迈上新台阶,继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关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石泰峰强调了四点意见:第一,着力推动现代农业上新水平。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实践路径。要加快构建以“四个百万亩”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发展精致农业,推广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大力培育以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集体农场、合作农场、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职业农民学习资助、创业扶持、社会保险等机制。加快农业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突出科技强农,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逐步提高农业的智能化生产、现代化管理、科学化决策水平。
第二,着力推动富民强村上新水平。总书记几次讲话都提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始终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核心要求。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不是简单化进程的加快,必须更加注重富民优先的导向,创新制度安排,坚持创业、就业、产业、物业并举,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着力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投资性收入比重,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让广大农民在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要深化以固化社区股份合作社股权为重点的产权制度改革,创新落实“一村二楼宇”政策,在市(区)层面统筹配置资源,加大集体经济薄弱村帮扶力度,落实挂钩帮扶转化责任,强化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不断提高股份分红水平。
第三,着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上新水平。生态建设的根本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不要因为我们的无知,而给历史留下遗憾。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合理控制城镇开发边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要按照遵循乡村发展演化规律、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传承乡村文明的要求,有机融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和农业产业布局规划,科学确定村庄布局。要积极实施“三优三保”行动计划,严控增量、消化存量,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要扎实推进美丽镇村建设,加快农民安置房建设,全面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早日实现重点村、特色村全覆盖。
第四,着力推动工作落实上新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落实工作抓得不好,再好的方针、政策、措施也会落空,再伟大的目标任务也实现不了。苏州市委1号文件近期就要下发,今年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接下来的重中之重就是抓落实,求实效。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紧紧抓住改革试点重大机遇,调动各方力量,努力形成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力往基层使、政策往基层倾斜的良好导向。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加大政策支农力度,督查考核力度,积极落实国家和省赋予苏州的各项政策,推动“三农”工作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