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文明之城的赞歌 中央主流媒体聚焦港城文明
本报讯 (记者 李燕) 连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主流媒体,将焦点对准了我市文明创建工作,对多年来我市持续深化文明创建的创新实践和丰富成果进行了集中报道。
22年前,《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张家港经验被誉为“伟大理论的成功实践”;2005年,我市成为全国首批、县级市中首个全国文明城市;此后,我市又陆续将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首批“国家生态市”等众多荣誉收入囊中,张家港的文明底色越来越生动。
3月23日,《人民日报》刊发了题为《张家港:文明创建有把金钥匙》的报道。文章通过家庭文明德润无声、乡风文明移风易俗、网络文明风清气正等三个部分,由点及面地报道了我市文明创建的具体做法和成效。报道说,从抓卫生起步、到城乡一体联动,再到提升城市品质和市民文明素养,从第一个县级全国文明城市,到唯一连续四届“榜上有名”的县级全国文明城市,20多年来,张家港的文明创建历久弥新,始终领跑全国。作为历届张家港市委、市政府的一道“必答题”,做好文明城市创建的“金钥匙”就是与时俱进、实践创新。
新华社3月20日刊发了《江苏张家港:善行细微处 德润文明城》的报道。新华社聚焦我市把“文明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通过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让深化文明创建更有底气,城市文明内涵更丰富。张家港市民张瑜深有感触地说:“全国文明城市是我们的‘金字招牌’,在张家港,这是一句口头禅,也是一句座右铭。”作为口头禅,这反映了老百姓的自豪;作为座右铭,这反映了政府的担当。
《光明日报》在报道中,用“文明创建让张家港的农村变成了城里人个个向往的‘世外桃源’”这样一句话对我市文明创建进行了概括。这篇《江苏张家港:文明创建树起道德标杆》文章中写道,文明创建是一道“必答题”,更是一张“惠民答卷”。长期坚持不懈地惠民育民,潜移默化提升了人的素质,“好人文化”在张家港渐成风尚。目前,张家港市共有全国道德模范(含提名奖)两人,江苏省道德模范4人,22人荣登“中国好人榜”,“中国好人”数量位居江苏省县级市第一。凡人善举,融合成最美的文明之花,盛开在每个港城人的心间。
3月28日,《经济日报》在题为《创新实践让文明之花常开常盛》的报道中说,张家港是连续四届上榜的县级全国文明城市,紧跟时代步伐,创新实干是张家港市精神文明之花越开越艳的沃土。报道指出,今天的张家港,注重家风、注重家教,已成为新风尚;评选文明家庭、晒党员家规、讲家风故事,也是蔚然成风。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也对我市志愿服务、乡风文明等方面的文明创建新举措进行了报道,进一步提高了张家港这座文明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