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私人银行业“人才荒” 香港推出“学徒计划”
应对私人银行业“人才荒” 香港推出“学徒计划”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外媒报道,渣打银行计划提高私人银行投资客户的资产门槛,由200万美元提高至500万美元。同时,渣打旗下的私人银行将重点挖掘超高净值客户,即资产达3000万美元或以上的个人或家族客户。
目前渣打尚未对上述消息作出回应,不过该行发言人公开确认,旗下私人银行部门约有11名驻香港的员工将离职,其中包括一名董事总经理。
此前,去年4月,摩根大通私人银行部门曾进行过类似业务调整,将客户开户门槛由500万美元增至1000万美元,并且在香港和新加坡办公室裁减了约30名员工。
另外,澳新银行、巴克莱、法国兴业银行陆续将亚洲私人银行业务出售给一些亚洲当地的竞争者,包括星展银行、华侨银行等。
这些举措凸显了当下亚洲私人银行所面临的困境,激烈竞争导致利润增长乏力,而人员、监管开支却节节攀升。
“尽管一些银行选择退出亚洲市场,也有一些新的银行加入。事实上,每次有亚洲私人银行业务出售,都会看到很多有兴趣的买家,未来会有更多的行业整合。”瑞银财富管理大中华区主管及香港首席执行官、香港私人财富管理公会主席卢彩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运营成本平均占比达75%
同时,卢彩云透露,瑞银私银客户入场门槛仍维持在200万美元,截至去年底,该行香港私人银行前线客户经理有3300人。据亚洲私人银行家杂志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该行在亚洲的私人银行资产管理规模超过2600亿美元。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在去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资产规模对亚太地区私人银行的盈利至关重要,并称区内的私人银行必须具有200亿美元以上的资产管理规模才能实现盈利,而一些中小银行将举步维艰,甚至最终黯然退出。
上述报告指出,目前整个亚太区私人银行业的利润水平已由数年前高峰时期的90-100个基点(即资产管理规模的0.9%到1%)跌至60-70个基点水平(即资产管理规模的0.6%到0.7%)。截至2014年,亚太区私人银行的运营成本占收入水平约为75%,一些规模较大的私人银行的成本收入比仅为60%,相比之下,一些中小型的私人银行却高达80%-90%。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研究,亚太区私人银行的税前利润是资产管理规模的0.21%,低于欧洲市场0.25%至0.26%的水平。
“学徒计划”
随着近年来亚洲新富阶层的迅速崛起,亚洲已成为各大私人银行的“必争之地”。以香港市场为例,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总裁朱立翘透露,截至今年4月底,香港共有45家私人银行,相比2009年初的26家多出19家。同时,人才争夺战亦越发激烈。香港金融发展局的研究报告指出,香港私人银行面对严重的“人才荒”,尤其是前台和中台部门,目前的从业员人数分别为4500、2700人。
“私人银行业的人才抢夺战时有发生,目前前线、监管合规等部门的人才缺口比较严重。因此,我们可以希望借鉴德国、瑞士等地私人银行‘学徒计划’的经验,在大学生中培养一些有志于投身私银业的人才。”卢彩云表示,为此,香港金管局及私人财富管理公会将合作推出私人财富管理先导人才培训计划,计划面对香港本地八家大学院校的全日制课程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