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敢闯敢试者减负突围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市委新出台的干部干事创业“三项机制”,放宽“容人之量”,为奋斗者“放好样”,为敢闯者“亮绿灯”,为敢干者“兜底线”,这不仅是政治理念上的成熟,更是我市在深入推进新一轮解放思想中的生动实践。
改革发展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同样也是思想解放的过程,必然会碰到错综复杂的矛盾,先行先试的“探路者”难免会遇到前所未见的情况,也避免不了会有走错路的时候。此时如果没有相应的容错免责制度,对犯错的干部不分情形、不论缘由实行“一刀切”,不仅会消解想干事、能干事干部的积极性,甚至还会让其走向“怕困难、怕出事、怕犯错、怕担责”的“无为之谷”。
当然,有人会担心,容错纠错机制在执行过程中,是否会成为某些人逃避责任的“保护区”。通过深入了解“三项机制”内涵,我们发现,容错纠错机制是与鼓励激励机制和能上能下机制相互衔接、相互配套设立的,它们之间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较为成熟完备的制度链条。容错绝不是无限度的宽容与放任,也不是可以任性乱来的借口;在容错的同时让干部认识到错误,进而找到纠错的方法,真正实现以“容”促“纠”,做到容错纠错不纵错。容错纠错机制是敢闯敢试者的“定心丸”,也是改革创新者的“稳压器”。
为创新者容错, 旨在激发奋勇向前的使命感。奋进新时代,“步子”迈入了新时代,“脑子”有没有跟上来,是我们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党员干部既要甘当实干型“闯将”,更要争当思考型“尖兵”。只要你敢闯敢干,为新问题、新情况提出全新思路和措施,市委坚决旗帜鲜明地为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真正的改革创新者放手闯、大胆干,切实鼓励大胆探索者、宽容改革失误者、鞭策改革滞后者,推动形成激励改革创新的顺畅环境、良好氛围和愉快心情。
为担当者容错,旨在保持爬坡过坎的压力感。什么是新时代的新担当?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要让更多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涌现出来,就必须旗帜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坚持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对个性鲜明、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符合条件的要大胆启用、积极培养、压担使用。
为实干者容错,旨在增强干事创业的责任感。扑下身子冲在一线者,就是那些起早贪黑的忙碌者、不求回报的实在人、无私奉献的务实派,就是关键时刻能豁得出去、危机时刻能冲得上去的“拼命三郎”。实干者的符号永远是:扑下身子能任劳任怨,冲在一线能担当先锋,当主角能领衔唱好戏,当配角能精谨干成事。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就是要为他们提供精神休整的“避风港”、物质装备的“补给站”,让他们在新征程上勇立潮头唱大风,消除顾虑冲在前。
实践证明,对信仰有敬畏,对百姓有感情,对责任有担当,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是大舞台。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不断试错探索,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表明,许多成绩的取得都伴随着试错纠错的过程。市委“三项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就是从用人机制的“风向标”上发出积极信号,让奋勇向前的“闯将”流汗不流泪,让攻坚克难的“猛将”受益不受伤,让善作善成的“干将”吃香不吃亏。
重锤敲响鼓,声音更长远。我们坚信,市委“三项机制”这把激励之锤,定会激荡广大干部“闻鼓而动”的坚实步履,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投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