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迎来“人才落户潮”
自今年5月1日起,“苏州人才落户新政”在我市正式落地已有7个月。200多个日夜,在港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滚滚热潮中,数百名青年人才将自己的未来与这座城市紧紧绑定,用一纸户口作为示爱港城的最美情书。
新政落地
人才加速流入
新政指出,45岁以下全日制本科生可直接落户。此外,新政不仅提供了“先落户后就业”的新落户方式,还把男女落户年龄均放宽至45周岁,将原工作缴纳社保满2年的要求放宽至6个月。为方便人才办事,我市于今年5月同步上线“线上人才引进落户申报平台”,现场办理仍然保留。登录“张家港人才网”,进入“人才引进落户”板块,填写、上传相关材料后即可在线申报。
人才落户新政实施不到一个月,我市收到的落户申请人数就超过了去年全年的申请人数。超过85%的申请人员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超过70%通过“先落户后就业”的形式申请。
人才落户新政一出台,来自吉林的博士生李营马上提交了落户申请。她说:“张家港一直是我向往的城市,我去年来这里工作,但户口在老家,办理事务十分不便。现在落了户就好像安了家。”我市澳洋医院的护士方敏则表示,她2008年就来到张家港,但由于种种条件限制,迟迟没有落户。人才落户新政实施后,她与10名同事一起递交了材料,由单位统一申报。“提交材料后,最快的同事10天就拿到了准迁证,太棒了!”
政策加持
落户更有归属感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广“人才强市战略”,加速人才聚集。面对前来“安家”的人才,惜才爱才的港城早已准备了一系列“政策大礼包”。
2019年1月1日起,《张家港市人才礼遇办法》正式实施,从安居落户、薪酬补贴、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各方面,给了人才全方位的礼遇。对认定符合条件的人才,从衣食住行到科教文卫,实行新老市民同城化待遇,让人才创业在港城多了一份淡定从容。今年以来,我市又发布了“创无忧”服务礼包,让人才创业更加踏实;持续完善《张家港市人才礼遇分类认定实施细则》,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发布“人才贷”,为人才创新创业注入金融活水……
平台孵化
创新创业有了广阔舞台
我市入围首批全国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2019年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4名。潜力无限的“后浪”们,定能在此找到创新创业的“火红天地”。
这里的创新“政策包”丰富多元,在全国县市率先推行“企业科技创新积分管理”,建立2000万元的产学研预研资金,激发各类主体创新创业的蓬勃热情;这里的创新“共同体”星罗棋布,有江苏冶金技术研究院、中科院纳米所张家港研究院等“十大新型研发机构”,建成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1家,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4家,众创空间、星创天地34家;这里的创新“生态圈”开放包容,成立产业资本中心,有总规模148亿元的“张家港基金”,不见面审批、绿色通道、帮办代办等,为创新创业活动进行全面保障。
张家港,正用海纳百川的胸怀引才聚才,用求贤若渴的心态重才用才,用筑巢引凤的实招留才育才。人才的加速涌入,将为港城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能。